环球资讯:解放日报探访“夜杨浦”,“亮灯指数”这里强

夜上海,美丽精彩不只在于五光十色的商圈、熙熙攘攘的咖啡馆酒吧。近日,上观新闻记者夜访位于上海市区、郊区的一个个科创园区,观察那里的“亮灯指数”,与挑灯夜战的科创企业负责人、科研人员、工程师、大学生创业者们交流,感受到良好科创生态,蓬勃创新活力,以及抢占产业新赛道的强劲内驱力,也领略到夜上海的另一种精彩——


(资料图)

今天,就来夜访大创智

看看另一种精彩

//

华灯初上,大学路迎来入夜后第一波热闹的顾客。刚吃完晚饭的年轻人们行色匆匆地走进杨浦“大创智”园区的写字楼。

政学路88号9楼,博斯腾科技联合创始人陈楠站在长桌前,风卷残云般吃着外卖小笼包。平时晚上他还要和团队开个每日总结会,分析业务进展、做个头脑风暴。

“我原先在硅谷的创业公司也做过,总觉得那里节奏还是太悠闲了。”陈楠说,“博斯腾是一家有宏大使命的初创公司,这里的节奏明显更快,更适合我们。”

研发团队攒着一股劲,

每天都有想不完的事

陈楠说的宏大使命,是“让每个家庭远离阿尔兹海默”。博斯腾致力于用人工智能和认知科技,提供以“预防式医疗”为核心理念的数字化认知障碍主动预防解决方案。

“看到老人得了阿尔兹海默症,都会感同身受地感到难过。偏偏这病无法治愈,我们希望改变这一局面。”陈楠说,博斯腾创始团队每个人都在强烈的目标感驱动下工作。

博斯腾选择了另一条技术路线:提前筛查、提早干预。他介绍,说话时使用的代词增加、名词减少,可能就是老人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征兆。较传统量表方式,该工具服务覆盖面扩大10倍、筛查成本降低10倍,且不受测试者人为因素变量影响,还能给出更细分的参考指标。

博斯腾和第六人民医院等名院的诸多专家在医疗研发方面深度合作,医生愿意通过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,博斯腾也希望借此为产品迭代升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。

晚上九点,程川又回到工位,回顾这两个月的记录和报告,反思工作疏漏。每过一段时间,他就会这样系统性地回顾一次,力求精益求精。

陈楠觉得,随着博斯腾的产品收获良好反馈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工作产生了更大的热情,乐于在规定工作时间外客户们沟通交流,研发团队也对优化产品攒着一股劲。

新技术变革浪潮到来,

让员工们感到兴奋

隔壁楼3楼是万像科技的办公室。每周三、周五晚上,走进房间,热烈讨论的氛围就会扑面而来。十几个年轻人围成一圈,正激烈讨论着如何利用好AI技术,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。

这是一个由公司员工自发成立的学习小组,万像副总裁Sophia是发起人之一。小组成立时正值Chat-GPT大火“出圈”,大家意识到,AIGC(生成式人工智能)的突破性发展,会对公司业务带来巨大的影响。

万像是一家主营Avatar(数字人)落地应用的虚拟内容平台型服务商,AIGC技术能为其产品提供更有力的底层支撑。“用好AIGC,能让我们原先预计两三年后才能实现的产品在短期内落地。”创始人夏冰说。

Sophia介绍,AI学习小组更像个充分展现人工智能开源精神的共享会,每个人都把自己接收的新信息、新技能分享出来,大家一起学习、消化。

夏冰说,面对新的技术变革浪潮,公司员工们的反应不是感到紧张或压力大,反而展现出对“产品能承载更强的想象力”的一种兴奋。

不停迭代改进产品,拓展新赛道

核心区位于杨浦五角场的“大创智”是一个开放式园区,密集的写字楼嵌在商业中心、社区、大学之间。经过十余年积累发展,“大创智”已有企业约4500家,既引进了IBM、B站等跨国或头部企业,又培育出英迈、商米等行业翘楚,还有约70个众创平台和孵化器汇聚,诸多初创企业在此起步。

成立于2010年的挚达科技已走出初创阶段。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主攻电动汽车家庭充电智能硬件和绿色能源数字化平台,去年底交付了第100万台产品,80%的新能源车企选择与挚达合作,是这个领域的“隐形冠军”。

“虽然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,但我们的创业氛围还是很浓,大家都保留着那股热情。”执行副总经理曹光宇。

“研发岗主管以上人员,晚上一般都在。”研发副总工李加进说,“一方面是新能源车市对产品质和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,我们要不停迭代改进产品。另一方面,挚达正在拓展新的赛道,组里的年轻工程师对此都很期待。”

“作为工程师,我们都想沉下心来做一些有价值的东西。”李加进说,“挚达正在进军的是非常前沿的领域,一个引领中国家庭能源管理模式革命的机会摆在面前,大家都想抓牢它。”

编辑:奚宇轩

资料:上观新闻

*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西方城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